核心提示:“不出城廓可获山水之怡,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”,这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妙所在。如今,随着越来越多的园林元素在苏州城市绿化中的巧妙运用,漫步大街小巷便能随时欣赏到园林意趣。而历代造园者对“天人合一”境界的追求,在苏州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之路中更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。 专业技术人员在古典园林耦园进行监测。 □记者杭兴微摄 □本报首席记者 徐蕴海
“不出城廓可获山水之怡,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”,这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妙所在。如今,随着越来越多的园林元素在苏州城市绿化中的巧妙运用,漫步大街小巷便能随时欣赏到园林意趣。而历代造园者对“天人合一”境界的追求,在苏州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之路中更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。
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杨辉说,对苏州园林这一人类的宝贵遗产,他们一方面在物质层面加强保护,使世世代代都能去欣赏、享用园林景观;另一方面则是在精神层面的继承,致力于探索人与自然、城市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之道。
遗产监测科技手段保留“全信息”
从2004年起,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,开始启动世界遗产监测工作。通过7年摸索,现已初步创建了一套集组织管理、技术应用、科学研究、动态监测为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体系。
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副主任薛志坚介绍,在监测工作启动之初,专门组织了一批具有长期古典园林保护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,对苏州园林的监测内容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。最终将监测内容确定为建筑物、构筑物、陈设、植物、环境、控制地带、客流量、安保和基础设施等9大类,并分别制定了监测指标。
目前,苏州古典园林监测体系基础数据库的具体内容包括图表、照片、文档共2万余件,涉及210余座古建筑、3200余件陈设品、2200余株植物,以及总长19.8万米的管线等。各园林遗产单位还根据既定的监测周期实施监测,采集存储了大量日常监测记录信息,作为保护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估依据。
技术应用是遗产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。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采用先进测量测绘、监控、探测仪器等,逐步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和即时化。其中,2009年引进立式和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各一台,可快速采集古建筑、可移动文物的结构信息。2010年上半年,在国家重点文物维修工程项目——留园曲溪楼维修工程中,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施全程跟踪监测,将古建筑大修的设计、施工方案,以及大修过程中的工序、工艺、材料以及建筑的形制、功能、历史文化信息等内容都及时收录下来,并在验收后的一年内继续跟踪监测,既留下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,又确保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(OUV)得以保存。
叠山理水园林手法营造独特景观
以前,古典园林属于私人,普通百姓难以窥见高墙深院内的天地,如今,通过园林手法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,城市范围内营造起“园中城”的优美环境,大街小巷也散发出浓厚的园林气息。
环古城绿化带便相当于一座以护城河之水为主线,环绕古城的“苏州园林”,理水、叠山等苏州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,都在其中得以充分运用。
护城河承载着苏州历史的变迁,古时作为护城防御之用,近代又作为运输的航道,长久以来并未考虑其美感。在环古城绿化带的“理水”环节中,护城河作为仅供游船通行的旅游景观河道来打造,不仅将护城河岸线作了许多凹凸曲折的变化,并将河水蜿蜒曲折地引入绿化带中,人在河边漫步,便有一种“曲水通幽”、“唯有源头活水来”的园林意境。“片山有致,寸石生情”的叠山手法也在环古城绿化带的许多地方运用,沿河自然堆置着一些太湖石,仿佛一件件天然的艺术品,静静地伫立在河岸,诉说着千年古城的历史沧桑,营造了一种充满自然野趣、生机盎然的城市山林景观。
在苏州园林中,往往将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安排在一起,形成对比和衬托。在环古城绿化带的觅渡揽月景区中,就设立了一处古典园林式的封闭庭院,其园内空间较为狭小和封闭,而在它的外面却是宽阔的广场和护城河水面。
除了空间和建筑物外,道路、踏步、铺地、花窗、井盖等细部也大量地运用了苏州园林处理手法。园林花窗式样的雨水井盖,鹅卵石铺地的绿荫漫步道,围墙上的花窗,还有公交候车亭中的美人靠等,苏州古典园林的痕迹俯拾皆是。
全城皆园绿化承载古城文化内涵
如果说自然景观是城市的生态基础,那么文化景观则是城市的灵魂。杨辉说,在城市绿化建设中,他们既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,突出以人为本、生态优先原则,又注意体现苏州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,强化城市文化在城市绿化中的融合。大街小巷承载着苏州文化符号、苏州园林元素和苏州城市内涵的新景观,创造了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城市绿化典范。
随着古典园林元素的延伸,一批精、细、秀、美的城市绿地,成为古城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。在古城区内,公园绿地建设与古城建筑、道路、河道风格相协调,依托自然山水精巧布局,见缝插绿,借景造园。在市区黄金地段建成的观前公园等绿地,不仅发挥了城市“绿肺”功能,也体现了传统风貌。文庙前的文庙公园虽然占地仅5900平方米,但挖掘了历史,融合了文化,凸显出浓厚的府学气息。桐泾公园、广济公园、相门绿地广场、三元公园等市、区级公园和100多个小游园,也进一步体现了江南古城的传统风貌。
苏州的道路绿化也颇具特色。虎丘路、临顿路、干将路、狮山路、中新路等园林式道路,给行人带来了街头漫步的惬意空间;结合苏州古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,一块块滨河绿地更成为美丽的风景,既有“卵石铺花丛,隔河看景墙”的道前街滨河绿地,也有“人在花间走,柳在岸边行”的临顿路滨河绿地,更有“两绿夹一河”的干将路滨河绿地。而在人民路、三香路、养育巷等道路的拓宽改造中,通过“见缝插绿”来增加沿路绿化,沿途不时可见构思巧妙、精心设计的街头绿地,形成了“全城皆园”的秀丽景观。
|